上海市民快瘋了!
可能之前沒人會想到,搞瘋他們的,不是高房價,不是高節奏的工作,而是手中那一袋袋的“垃圾”。
奶茶的蓋子是可回收垃圾,杯子是干垃圾,奶茶珍珠是濕垃圾,…… 喝一杯奶茶,垃圾要分成三個類,以后想喝一個奶茶,享受一下滋潤的生活,首先需要克服垃圾分類的恐懼。
2019年1月31日,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,并將于7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。如果不能正確的進行垃圾分類,將面臨罰款:個人混合投放垃圾,高可罰200元;單位混裝混運,高則可罰5萬元。
隨著7月1日即將到來,上海人民便徹底步入了垃圾分類的恐懼中,各種有關垃圾分類的話題更是刷屏了朋友圈,甚至包括各類垃圾分類的教程,也充斥于網絡。
甚至還有人整理出了垃圾分類口訣
21字口訣
可回收物記材質——玻,金,塑,紙,衣
有害垃圾記口訣——藥(要)漆(吃)電燈
濕垃圾記原則——易腐爛,易粉碎
其余是干垃圾!
連華為智能助手都推出了垃圾分類七言律詩
玻璃金屬藍桶入,循環利用變寶物。
電池廢料有害處,燈管油漆紅桶入。
廚房剩飯瓜果皮,統統裝入濕垃圾。
毛發尿片香煙蒂,無害無用灰桶里。
別看小小的垃圾,如果沒有進行過一定學習和訓練,真的會紛紛鐘被逼到崩潰??墒抢敲炊?,到底該怎么一一區別呢?有沒有什么更簡便的方法呢?
AI科技出手,幫助垃圾分類
據悉,就在近日,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發布,終有28個場景脫穎而出。在這28項應用需求中,就有一項是“人工智能在生活垃圾分類中的應用”。
這項應用包括智能垃圾箱房管理,實現生活垃圾圖像采集和識別;根據垃圾類別,智能提示投放分類垃圾桶;采用集成智能處理單元的垃圾桶,可在居民傾倒垃圾時,立即發現錯誤的投放并報警。濕垃圾中含雜質提醒,對濕垃圾中的典型干垃圾雜質進行警報提醒,可識別的雜質類型可通過智能學習逐步增加。對不同種類生活垃圾清運車自動識別分類垃圾桶,并進行收運,確保分類收運。
不僅如此,居民還可通過APP下發指令,小區機器人接到命令后,啟用自身的GPS和運動傳感器來定位住戶的指定地點。當它到達指定地點與居民會面后,居民將分門別類的垃圾放入機器人的特定口袋內即可,機器人會自動將垃圾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。是不是很優秀,要是有了這款應用,就不用再陷入被人問“你是什么垃圾?”的尬尷了!
不過距離這款應用的實際落地,可能還有一段時間,但也不需要太擔心,在垃圾分類政策實施后,很多互聯網科技公司就提供了包括微信小程序、語音助手、APP在內的相應的垃圾分類鑒別產品,各大應用商店應該都可以下載。
后,據新消息,到2020年底,46個重點城市,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。也就是說除了上海,另外45個城市也將在明年底之前迎來垃圾分類措施。俗話說“躲得過初一,躲不了十五”,上海已經開始,你的城市還會遠嗎?